垃圾分类志愿者星光熠熠
----四平路街道社区绿色环保之星风采展示
鞍一(2)居民区 沈鑫珍是鞍一(2)居民区党总支党员先锋队成员,楼组长,热心社区志愿服务,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,沈老师不仅自觉做好家中的四分类,日常投放垃圾时,看到居民没有按照标准分类,还会主动上前,耐心指导。正式实行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后,沈老师便主动请缨,在社区站岗执勤。
控江路2026弄居民区 张利铭是社区第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,每天早上7点不到,就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,来到小区垃圾厢房旁,站起社区分类驿站的第一班岗。
他一边跟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一边亲自翻看湿垃圾桶,把漏网的塑料袋取出,放到干垃圾桶里。有个年轻人拎着一袋霉变的粽子准备扔到湿垃圾桶,张师傅赶紧拦住,笑着说:“小伙子,粽叶是干垃圾,粽子是湿垃圾,咱们养成习惯就不难了。”见小伙子面露为难,张师傅又道:“来来来,我帮你!”他利索地将一个个粽子拆开,分类投放,其工作热情感动了小伙子,他惭愧地说:“大叔,谢谢您帮忙!我以后一定在家就把垃圾分类好。”
一个炎热的夏日,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汉菊到社区分类驿站检查,发现张师傅面色苍白,关心地询问:“您是不是太累了,脸色这么难看?赶紧回去休息吧!”张师傅爽朗一笑:“不累,8点结束正好要去医院打点滴了。”听罢,刘书记内疚道:“怪我对您关心不够,生着病还执勤,真的太感谢了!”“已经最后一针,放心不碍事。”张师傅摆摆手,“我是党员嘛,能为志愿活动出点力,是我的光荣。”8点过后,张师傅才换下马甲,擦着汗,离开执勤岗位,走向小巷的尽头……
大连西路四弄居民区
陈霞美,居民区党总支分支部书记,总是冲在垃圾分类工作第一线,以阳光般的热心温暖着社区居民。
陈老师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,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刮风下雨,每天早晚各2小时,总是早早的就守候在垃圾厢房旁,她仔细检查大家的投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,认真地指导居民分类,一遍遍讲解着干、湿、有害、可回收垃圾的辨别知识,遇到个别居民不理解,没有分类的,她会拿起夹子重新分捡。久而久之,起初不配合的居民也深受触动,理解并支持垃圾分类工作,开始自觉分类。
如今邻里去投放垃圾,都会主动和陈老师打招呼“陈老师好!”“陈老师,侬看我分额好伐?”“陈老师,侬辛苦噢!”一个微笑、一句问候都是居民们对她的认可,对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。
铁岭路90弄居民区 谢凤妹,原铁岭路9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,退休后,她不忘党员初心,事事、时时走在前,以实际行动带领社区志愿者们共同努力引导居民改变垃圾投放习惯,带动周围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行为习惯养成。
垃圾分类从自家做起,谢老师家里放了1个湿垃圾桶,再挂2个马甲袋分别装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。她不仅给自己“充电”垃圾分类知识,还把学到的技巧、有趣的小游戏转发到志愿者微信群,分享给大家边玩边记,快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。
在小区垃圾厢房旁站岗执勤时,见到白发老人,谢老师主动上前接过他们手中的垃圾袋,查看并帮助其分类;碰到“小年轻”犹疑不决,不知到外卖怎么分类,她又赶忙上前传授“秘诀”:“能腐烂的是湿垃圾,余下的初步分成干垃圾就行了。”;干垃圾桶内常常有湿垃圾混入,她不顾脏臭,挑出来重新投放。
近期天气焖热,谢老师还是坚持晚间巡视,和来扔垃圾的居民亲切地聊聊垃圾分类知识,汗水湿透衣衫,她却乐在其中。
四平路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
|